金秋时节,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桂花香。在一场迷蒙的细雨中,走进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復兴村的潘山净水公园,只见小桥流水,花红柳绿,池塘里隐约可见有小鱼儿在莲叶间嬉戏。这个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乡村公园是一座集人工湿地、群众休憩、运动休闲、共享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公园。如果没有人告诉你,外来人很难知道,这个公园的“主业”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事关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乡村治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4年以来,萧山区全面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不断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力度,久久为功,除了力争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正通过努力让农污处理设施藏身于绿,融入村庄,让处理终端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废”水变“肥水”,“污水点”变“风景点”,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美丽元素”。
目前,萧山区农污处理已经覆盖全区19个镇街,涵盖1277个农污处理设施,其中1137个农污终端设施,140个农污纳厂设施,直接惠及超过13万户农村居民,连续4年获得省考核优秀县(市、区)。
“八字方针”,精益提升运维质效
为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取得实效,萧山区紧扣“水清、无味、点绿、景美”八字方针,落实“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的“五全”理念,全力推动农村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以科学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为核心,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全面集中收集与处理。通过采用AAO、MABR等一系列成熟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清澈透明的标准,处理后的水质达标率达到93%以上。
萧山区义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许嘉杰介绍说,“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经终端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尾水,随着水质得到提升,不仅农户受益,还通过尾水回用节省了化肥、农药、水电费,实现了农村污水资源化,进一步促进绿色乡村发展。”
智慧监管,精准提升治理水平
2023年7月,萧山区义桥镇水环境治理中心建成使用,这是杭州市首个镇级水环境治理中心,集纳了农污治理研究中心、农污治理成果展示、农污全生命周期红色“指导员”基地、数字化治理等多个板块,标志着萧山区农村污水处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义桥镇水环境治理中心的大屏上,显示某村终端水泵堵塞,运维人员收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至平台。依托“杭州市农污智慧管家系统”,管理人员可通过在线问题上报发布、月度设施巡检录入等信息化功能,对农污终端进行智能化管控,提升日常运维问题解决效率和突发事故处理效率,并实现与省、市平台的数据交互,确保监管全面、及时、准确,并通过镇级水环境治理中心,实时监控、快速上报、协同解决与及时反馈,目前月均传输农污资料超4800条,有效提升了运维效率。
萧山区水务建设服务管理中心主任严新龙介绍说,萧山区根据农污终端的广泛分布的特点,合理统筹,把全区划分六个片区,各片区均设全权负责人,打造“半小时”运维服务网络,紧密监控运维质量与运维安全,确保农污处理设施的稳健、高效运行。
健全机制,精细提升运维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为构建标准化、精细化的长效运维机制,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萧山区精心编纂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作业指导手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强化内部管理高效化。目前,已建立起一支287人的运维团队,严格要求运维人员落实每月对终端不少于4次的全面巡查,对管网不低于2次的细致检查,并多次开展农污现场运维培训会,进一步提高运维人员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
杭州萧山环境发展公司总经理王建国介绍说,近年来,萧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标准化运行维护上来。萧山区聚焦民生工程,将数字化改革贯穿于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和决策分析全过程,对设计规模20吨以上的终端实行标准化运维全覆盖。目前已对全区802个终端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对206个终端安装电磁流量计、液位仪等智慧化设备,实现水流量、液位高度、运行工况、现场监控等信息的统一监测和智慧管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能否安居乐业的大事,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鲍燚婷表示,萧山区将持续推动农污处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高标准运维,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品质提升。
摘自建筑杂志社公众号2024.12.04龚后雨
上一篇:武汉:新政升级加力 楼市持续回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城市管理资讯网 zix.zfgl.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