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玉林十字街人气十足,位于玉林市中心的九曲巷人头攒动。
九曲巷曾隐于繁华,历经百年岁月,一度是“孤寂”的存在。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是九曲巷焕发新生的关键。今年以来,玉林通过一系列文化展示活动,结合背街小巷改造等工作,深挖和打造“十字街”、九曲巷等风貌街区的亮点,让背街小巷“新生”重燃烟火气。如今,经过一番精心装扮后,新铺的花岗岩路面平整地向前蜿蜒,极具岭南特色的青砖墙古色古香,这条仅有几百米的百年老巷华丽转身,再次走入市民的视野。
九曲巷的灯笼下人头攒动
九曲巷只是广西众多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城市的魅力“转身”,离不开广西背街小巷工作的持续推进,各地市久久为功、接续发力的重任担当。
近年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持续推进城市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为多条小巷完善了排水、道路和路灯等基础设施,让百姓回家的路更舒心;多条“断头路”被打通,不仅畅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也连通了群众的心;多条背街小巷焕发勃勃生机,提振周边经济,让城市烟火气更旺。
街巷改造焕发城市新生机
背街小巷改造是一件需要花心思的工作。如何在新旧中做好权衡,北海市制定《北海市背街小巷提升畅通行动实施方案》,改造过程中“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
北海市谭屋小区新建消防主题公园 打通“生命通道” 苏委武/摄
“我从90年代开始就住在这里,邻居们关系十分融洽,就像亲人一样。”家住北海市谭屋小区六巷的张新伍表示,自己是这里的老住户,希望能够留下来。
谭屋小区六巷改造前问需于民,多次发放背街小巷问卷调查,通过多部门联动、多行业配合、全覆盖、网格化拉网式调查研究,充分尊重住户意愿,着重增加居住的配套服务设施,针对居民反映较大的对道路破损老旧、管线杂乱、雨污合流等问题进行改造:市政道路修建改造约9725平方米,雨污管道修建改造工程约1922米,增设路灯55盏,新建休闲广场1个。
2020年至2022年,北海市累计完成背街小巷改造共2050条,改造道路约286公里、改造地下管网约500公里,惠及758家商铺、13万户、47万人。2023年10月,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布10条背街小巷为2023年全区“最美街巷”,其中,北海市海城区谭屋村片区(谭屋小区一至六巷)入选。
此外,北海市还注重差异化建设,既注重完善街巷功能,又充分挖掘不同街巷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改造后的北海市电建村背街小巷 实现区域道路“毛细血管”连续畅通 苏委武/摄
走进改造后的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电建村,宽敞干净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多彩墙绘引人注目,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没想到有一天这里还能变得这么漂亮。”70多岁的王大爷是侨港镇电建村的居民。“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设施完善了,街景变美了,外地游客也变多了。”
2021年以来,侨港镇依托“美丽乡村”、背街小巷改造等项目,拆除8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完成东一巷路面及电建村门楼、虾米广场等景观节点改造,有序推进2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小渔村蝶变“网红”文艺渔村。
侨港镇党支部书记吴陵泉表示,对电建村的整村改造,结合侨港特色文化,对片区的道路、排水、人行道、建筑立面等做了统一的规划设计,设计融入海洋文化、越南风情等元素,“电建最美文艺渔村”也初见雏形,成为侨港新的网红打卡点,进一步拉动了侨港的旅游业发展。
今年以来,侨港镇旅游业态持续向好,已接待游客近 800 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近9亿元。
街巷改造再现城市烟火气
一座城市的韵味,既要看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
改造后的柳州市青云路,街道平整宽敞、车辆有序停放整齐 王翟清/摄
青云菜市是柳州最老的菜市之一,位于柳州市中心曙光西路与青云路周边,是自然形成的街边菜市。
这里集市井与烟火之气于一身,承载着老柳州人浓厚的城市记忆。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青云路路面损坏和卫生脏乱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外地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为改变青云路基础设施老化、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的现状,柳州市2022年启动青云路改造工作,总投资183万元,施工道路总长310米,宽度6至20米,新建沥青路面、铺设人行道石板路面以及改造原有道路排水系统,在保留城市烟火气息、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城市风貌的原则下,以“路平、水通、灯亮”为要求,确保背街小巷改造惠民便民。
青云路的整治工程成功地改变了老旧街区的面貌,变成了展示当地特色和文化的地方,留住了城市烟火气。同时,青云菜市的“菜篮子”也被留住了,周边居民可以继续享受便利的生活购物体验。
现在的青云路,全国年轻人争先相打卡。“来到柳州前,我们都会提前做足攻略,青云路是必须要打卡的美食聚集地。”前来游玩的一名大学生表示,自己在南宁上学,通过抖音、小红书等渠道知道了这个地方,百年老街变身新晋网红,也让人深切感受到背街小巷改造带来的便利。
在文旅消费升级趋势下,我区一批批有历史沉淀和人情味的小巷,经过精细化改造后,逐渐成为凸显城市人文底蕴、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文旅消费新地标。
“古今结合”恢复老街记忆。桂林市兴安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将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与“三创”相融合,严格对照创建标准和整治改造提升要求,做到分类施策和“一街一特色”全要素打造灵渠片区、灵湘东二街等“有里有面”的背街小巷。
此外,兴安县以魁星楼、白云驿等历史建筑为基础,以历史文化为依托,打造灵湘东路二街等旅游特色示范街,进一步彰显巩留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街巷颜值不断升级。
2023年,兴安县改造的背街小巷37条全面开工,已完工18条,共修复破损路面4.1公里,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网6.21公里,城市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舒适感和便利度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建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各地按照《广西城市背街小巷改造技术导则》要求,以”路平、水畅、灯亮”为主攻方向,保障基本需求,解决群众“出行难、出行不安全”的问题,对有旅游基础、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可以选取部分背街小巷,打造特色彰显、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典型样板。
截至目前,广西累计开工改造6551条背街小巷、完工4502条,完成投资27.82亿元,基本实现“路平、水畅、灯亮”等改造目标。 (黄诗谊/文)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城市管理资讯网 zix.zfgl.org.cn 版权所有。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